從某種意義上說,臺灣的水利電力發展是臺灣經濟發展的縮影。我的堂兄—大伯張世鏞、大娘周佩金的兒子張良棟(1928年生于成都),嘔心瀝血,為臺灣的水電建設奮力拼搏了四十六年,為水電遙控自動化、為民眾日常用水、為擴大利用水利資源灌溉農田做出了自己的貢獻。他無愧是我們的祖父-日本東京帝國大學土木專業畢業生、日本東京中國同盟會創會會員、中華民國四川省水利局首任局長、都江堰的歷史功臣-張沅的好后代。
堂兄張良棟1947年畢業于祖父張沅創建的四川省高級工業職業學校電機專業。當時,臺灣省正值日本人撤離后的接管修復時期,臺灣省電力公司急需年輕的專業人才,他們發函聯系四川省高級工業職業學校,希望協助招聘應屆畢業生。張良棟聞訊后踴躍報名,學校給臺灣省電力公司寄去了應聘學生的報名申請和學習成績單。張良棟和其他三名同學有幸被高薪聘用了?!?/span>
祖父張沅和大伯張世鏞原想叫張良棟去都江堰工作,得知張良棟被臺灣省電力公司錄用的消息后,他們最終尊重了張良棟的愿望,同意他赴臺應聘。1947年8月中旬,19歲的堂兄張良棟告別親人,告別故鄉成都遠赴臺灣。當時交通不便,從成都坐汽車到重慶,又從重慶坐民生公司的船到上海,再從上海坐船到基隆,最后從基隆坐火車到達臺北時已經是9月初了,途中歷經了半個月。
張良棟從此扎根臺灣。他先在臺灣電力公司實習了半年,接著就在大觀水電廠工作了10年,承擔水電廠的設備維修。然后,負責谷關水電廠的建設,安裝維修整套設備。在谷關水電廠工作的十余年中曾去日本半年,在日立公司學習水力發電自動控制技術。返回臺灣后,擔任石門水電廠機電主管十余年。接著,在蘭陽水電廠工作了6年,完成了該電廠的自動、遙控裝置后,又先后赴巨工水電廠、石門水電廠擔任廠長數年。
堂兄張良棟自幼受祖父張沅治水思想的耳濡目染,都江堰"乘勢利導,因時制宜" 的治水思想早已在少年堂兄張良棟的心中扎根。從某種意義上說:日月潭和石門水庫的水力發電工程因為有了堂兄張良棟秉承都江堰的治水思想而成為了臺灣的"都江堰"。電廠不但利用水力發電,而且充分利用發電后的余水,既供應民眾飲用,又不斷擴大自然水域的農業灌溉區域。堂兄張良棟為臺灣的水力發電建設勤勤懇懇、兢兢業業工作了46年,他研究開發利用日月潭和石門水庫的水力資源,把它們用于發電,首創了水電廠遙控自動控制技術,為臺灣的水力發電事業的現代化奠定了基礎。
堂兄張良棟自1947年離開成都老家后,一去數十載,直到80年代初才有機會首次回故鄉,可是親人早已沒有了。堂兄張良棟的父親、我的大伯張世鏞在上個世紀50年代初,因為他擁有自己的建筑公司"大康公司",被地方政府定性為"反革命資本家",失去了所有資產,被監督勞動,貧病交加,于50年代末期過世。堂兄張良棟回到成都,見到的只是祖父母和父母的墳墓。
堂兄張良棟為臺灣水電建設做出的貢獻,在我的書《都江堰的歷史功臣張沅父子》(四川人民出版社2008)中也有記載。退休后的堂兄張良棟移居美國北加 Saratoga,他一直惦記著臺灣那些水電廠,他和妻子林素月每隔一些日子,就要回臺灣看看,因為那里有他青春的記憶,有他多年為之奮斗的水電事業,有受益于他的水電的民眾。
【作者簡介】張良羽,美籍華人,獨立音樂人。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中文學士,長提加州大學CSULB 亞洲研究碩士生,北美洛杉磯華文作家協會理事。著有《都江堰的歷史功臣張沅父子》(四川人民出版社2008年)。
電子郵箱:lyzmoran@ucla.edu 電話:001-661-946-7072
通信處:45465 25Th Street East, SPC301
Lancaster, CA 93535, US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