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國際可再生能源署(IRENA)與水電規劃總院聯合召開可再生能源集中供暖/制冷研討會
為了增進發展可再生能源供暖/制冷的共識,2021年3月9日,IRENA與水電水利規劃設計總院聯合召開“在集中供熱和供冷系統中整合可再生能源”線上研討會。研討會期間,IRNEA介紹了最新研究報告《Integrating low-temperature renewables in district energy systems》的相關成果,同時研討會邀請來自IRENA、能源主管部門、國內外高校、研究機構、企業等的專家發表演講,分析可再生能源供暖/制冷的相關政策和規劃目標,分享相關案例經驗。(來源:國際能源電力信息平臺)
二、國際可再生能源發布《世界能源轉型1.5 攝氏度路徑》報告
3月16日,國際可再生能源署(IRENA)發布了《世界能源轉型1.5 攝氏度路徑》報告。報告研究結果表明,為實現《巴黎協定》目標,將全球溫升控制在1.5攝氏度以內,全球需要構建以可再生能源、綠色氫能和現代生物質能為主的能源體系,并不斷降低電力成本、提升能效、提高終端電氣化水平。報告中指出,為實現此目標,在2050年前全球清潔能源投資需提高30%,總投資額達131萬億美元,全球石油需求需要比2018年下降85%左右。這意味著全球每年需新增84萬千瓦的可再生能源裝機規模,而近年來每年新增量約為20萬千瓦。(來源:IRENA)
三、維斯塔斯(Vestas)全球首臺潮間帶機組在越南并網
2020年,丹麥整機巨頭Vestas獲得了越南Bac Phuong JSC公司的東海1號二期潮間帶風場的整機供貨合同,將提供13臺 V150-4.2 MW型風機。2021年2月初,Vestas迎來了又一里程碑,在越南并網了其研發的首臺潮間帶風電機組。為了匹配當地的風資源條件和政策要求,二期這13臺機組中將有10臺功率降至3.8MW運行,3臺降至4MW運行。項目位于薄遼省湄公河三角洲潮間帶水域,為適應當地地理和氣候條件,項目采用高出海平面的加固型陸上基礎,塔筒也是特殊定制。項目投產后,東海1號將成為越南最大的潮間帶風場。(來源:歐洲海上風電)
四、保加利亞計劃到2024年新增2.5GW可再生能源裝機
根據歐洲知名光伏機構Solar Power Europe去年年底發布的《歐盟太陽能市場展望2020-2024》,保加利亞和羅馬尼亞成為了新的兩大熱點市場。據當地媒體報道,保加利亞的目標是到2024年底新增可再生能源裝機容量2.5GW,其中大部分容量為光伏發電。根據保加利亞國家電力系統運營商透露,2020-2024年,保加利亞計劃新增700MW風電,1.6GW光伏發電容量以及219MW生物質能發電容量。截止2020年底,保加利亞累計可再生能源發電容量約1.8GW,占該國總容量的五分之一,其中光伏電站1.1GW,風電700MW。根據去年在議會網站上發布的國家戰略藍圖,保加利亞計劃到2030年底,通過可再生能源(主要是光伏電站),再增加2.645MW的裝機容量,這與歐盟的綠色能源轉型目標相符。2020年,保加利亞新增了77MW光伏容量,預計今年將增加114MW。(來源:電纜網)
五、德國“棄核”十年爭議落幕
德國環境、金融與經濟等多個政府部門在一份聯合聲明中指出,由于德國將在2022年底停止本土核電項目運行,德國政府將為因此而提前關停核電設施的能源企業提供一定補償。此次納入德國補償“名錄”的企業包括萊茵集團、EnBW、PreussenElektra等德國本土企業,以及瑞典企業Vattenfall。企業獲得的補償金額包含了關停核電導致的未發電損失,以及其在2011年德國制定“棄核”政策以前做出的相應投資。作為獲得補償的條件,上述企業應撤回針對德國政府的法律訴訟,未來也不再提起相關訴訟。根據此次達成的和解協議,Vattenfall預計將獲得約14.25億歐元的補償,萊茵集團預計能獲得8.8億歐元補償,其余企業預計也將獲得數千萬歐元的補償。(來源:國際能源參考)
六、中國海上風電裝機緊追英國,躍居全球第二
根據全球風能委員會GWEC發布的最新數據,2020年全球海上風電新增裝機容量6.067GW,其中中國新增容量超過3GW,占全球新增一半以上。這是中國連續第三年在海上風電年新增裝機容量方面居世界首位。截至2020年底,全球海上風電裝機已經超過35GW,幾乎是五年前的3倍。英國的海上風電裝機容量為10.206GW,穩居第一;中國以僅少于英國308MW的9.898GW裝機總量,超過德國躍居全球第二。(來源:歐洲海上風電)
七、葛洲壩簽約巴基斯坦巴拉科特水電站項目
近日,中國能建葛洲壩集團作為牽頭方與巴基斯坦GRC公司組成的聯營體,與巴基斯坦開普省能源發展局(PEDO)簽署巴基斯坦巴拉科特(Balakot)水電站現匯項目EPC合同。項目合同額折合人民幣約33.35億元,葛洲壩集團合同占比90%。巴拉科特水電站位于巴基斯坦開普省曼塞拉地區,為巴基斯坦開普省能源發展局目前規劃建設的最大水電項目,資金來源為亞洲開發銀行。項目建成后將有效緩解當地電力短缺,進一步提升巴基斯坦清潔能源比重,為社會經濟發展提供動力。項目簽約即開工。該項目是葛洲壩集團在疫情背景下,開創性采用線上和現場談判相結合的方式,在巴基斯坦簽約的又一水電工程,實現了項目模式新突破和區域市場再深耕。(來源:一帶一路金融工程)
八、幾內亞蘇阿皮蒂水電站最后一臺機組投產發電
幾內亞當地時間3月25日下午,由中國電建水電三局制安分局承建的蘇阿皮蒂水電站最后一臺機組(4號)正式投產發電。至此,幾內亞裝機容量最大的蘇阿皮蒂水電站4臺機組全部順利并網。被譽為“西非三峽”的蘇阿皮蒂水電站位于西非幾內亞共和國西部孔庫雷河中游,是孔庫雷河梯級開發的第2級電站。電站大壩采用碾壓混凝土重力壩,正常蓄水位210米,壩后式地面廠房安裝四臺單機容量為112.5兆瓦的立軸混流式水輪發電機組,年平均發電量20.16億千瓦時。電站全面投產后,其發電能力不僅滿足目前幾內亞國內的電力需求,同時多余電能還將輸送至塞內加爾、幾內亞比紹、塞拉利昂、利比里亞和馬里等周邊國家,將徹底改變幾內亞電力短缺的狀況,使其正式成為西非電力輸出國。(來源:中國電建)
九、全球最大尺寸風機葉片制造廠落戶英國
日前,GE公布了在英格蘭東北部建設風機葉片廠的計劃。該工廠位于Teesside,將由GE子公司LM Wind Power運營,為GE的旗艦機型Haliade-X風機生產107米長的葉片。GE目前正就該工廠的建設和融資事宜進行深入談判,工廠預計于2023年投產。(來源:歐洲海上風電)
十、國際水利與環境工程學會(IAHR)在世界水日舉辦“水安全與自然的聯系”在線研討會
3月22日為世界水日,國際水利與環境工程學會(IAHR)在當天舉辦了特別活動:“全球水安全的基本問題:水安全與自然的聯系”在線研討會,以倡導全世界珍惜水資源,保障水安全。
本次研討會匯聚了水文環境科學與工程領域的知名專家,聚焦于構建高水平的自適應、實時監測和基于自然的解決方案,以應對全球水安全的挑戰和機遇,并將水安全與自然聯系起來,管理和改善湖泊、河流、濕地和沿海系統的資源和水質。會議由IAHR前主席、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英國卡迪夫大學名譽教授Roger Falconer和IAHR前副主席、國際水教育學院、代爾夫特理工大學名譽教授Arthur Mynett介紹并主持。(來源:國際水利與環境工程學會)
十一、維美德推出應對氣候變化計劃
在日前舉行的“維美德資本市場日”活動中,芬蘭企業維美德推出了其應對氣候變化的計劃——“向碳中和未來邁進”。該計劃為維美德設定了二氧化碳減排目標和具體實現措施,涵蓋了公司整條價值鏈。根據維美德公布的信息,該公司的目標是到2030年,將自身經營和供應鏈中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分別降低80%與20%。在自身經營方面,不需排放補償即可實現減排目標。此外,由于維美德價值鏈的碳足跡大部分來自于對維美德技術的使用,公司還將助力所有制漿造紙客戶實現碳中和生產。到2030年,維美德不僅可開發出不需任何石化原料的制漿造紙新技術,而且要把現有技術的能源效益提高20%。據了解,自2016年以來,由于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所采取的政策措施,維美德一直被納入“碳信息披露計劃”最佳企業指數榜。另外,自2014年起,維美德每年都入選了道瓊斯可持續發展指數榜。(來源:國際能源參考)
十二、東方電纜助力中國第一臺浮式風機
寧波東方電纜將為豎立在南海的中國第一臺浮式風機提供動力電纜。東方電纜計劃使用一根35kV的動態電纜將一臺5.5MW的浮式風機與一臺固定式基礎風機連接,這根海纜準備在今年年中交付。中國首臺浮式風機有望于年中安裝在三峽廣東陽西沙扒三期400MW海上風電項目,項目還將安裝31臺明陽MySE6.45-180海上風電機組。(來源:歐洲海上風電)
十三、美國首艘大型風機安裝船開建
去年5月,美國能源開發商Dominion宣布了要主導建造美國首艘大型風機安裝船。近日,這艘船又傳來新消息——美國造船公司Keppel已經開始在其位于得克薩斯州Brownsville的船廠里建造這艘安裝船了。(來源:歐洲海上風電)
十四、2020年全球海上風電市場裝機排名出爐
3月25日,全球風能委員會GWEC正式發布《2021年全球風能報告》。數據顯示,2020年是全球風電行業創紀錄的一年,全球新增風電裝機93GW,同比增長53%。目前,全球風電裝機已達到743GW,幫助全球減少了超過11億噸的二氧化碳排放——相當于南美洲一年的碳排放總量。GWEC指出,得益于技術創新和規模效應,全球風電市場規模在過去十年幾乎翻了一番,成為最具成本競爭力和韌性的電力來源之一。中國和美國是全球兩個最大的風能市場,2020年,兩國的風電裝機量實現了創紀錄的增長,新增裝機占全球新增的75%,累計風電裝機達到全球總量的一半以上。(來源:電力國際匯
(翻譯、收集整理:由洋,校審:雷定演)
往期回顧:
國際電力能源簡訊 2021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