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堅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引,深入貫徹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積極穩妥推進全省小水電分類整改,不斷強化小水電安全和生態流量監管,取得階段性可喜成效。截至2021年底,全省5131座小水電清理整改工作任務基本完成,其中保留類電站239座、整改類3508座、退出類1384座;3184座需泄放生態流量的電站均安裝了生態流量監控設備。8800多公里的減脫水段河流得到恢復。在國家2021年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警示片中,四川小水電清理整改工作被作為正面典型案例得到肯定。
一是高位推動,全面部署。省委常委會多次專題研究并將小水電整改納入省委常委會工作要點,省政府常務會研究決定由省級財政提供6.38億清理整改獎補資金,省總河長全體會議3次重點研究安排。省委彭清華書記3次作出批示,黃強省長多次安排部署,特別是甘孜州關州電站事故發生后,一個月內4次召開專題會議研究部署,羅文常務副省長2次批示、4次召開專題會議研究,堯斯丹副省長3次召開工作推進會、7次召開專題會研究,陳煒副省長多次專題研究,全面部署清理整改工作。
二是部門聯動,全力推進。省委督查室、省政府督查室兩次聯合開展專項督查。水利廳將小水電清理整改工作納入河湖長制“5+9”重點工作,牽頭省發展改革委、生態環境廳等8個廳局成立省長江經濟帶小水電清理整改工作組,制定了實施方案、指導意見等30余項制度和《四川省水電站下泄生態流量監管和考核工作制度》《關于進一步加強小水電建設和運行管理的通知》等長效監管制度。實行“雙提示”制度。每月向各市(州)和各省級部門提示整改情況,以“一市一單”“一部門一單”的方式反饋整改中的問題。實行“月調度會”制度。每月初,會同各成員單位召開全省調度會,對整改進度進行指導,對工作推進周密部署。實行目標考核制度。納入市(州)總河湖長和河湖長制考核重要內容。
三是緊盯重點,嚴管質量。對全省所有已建、在建小水電全覆蓋摸排、無死角核查,共完成立項、土地預審等6516項手續,對青衣江、大渡河等重點流域和涼山州、瀘州市等重點市(州)常態化開展實地督查,給予具體指導。完成了赤水河流域小水電整改方案,強力推進赤水河小水電清理整改。省級成員單位每季度分組分片包干進行督導。落實了縣級主責、市(州)復核、省級抽查督促指導的工作責任制。
全省開展了2次“回頭看”,對保留類電站嚴格復核各類審批手續;對需要整改的電站,嚴格把控整改標準;對退出的電站,做到退出徹底、不留隱患。全力保障水電站生態流量足額泄放。
四是抓實安全,嚴防隱患。積極做好小水電安全監管部門摸底工作,開展安全管理專題培訓,組織對小水電安全生產情況進行多輪專項抽查檢查,建立問題、整改、責任三張清單,督促小水電企業落實全員安全生產責任制,對發現問題現場反饋,要求立行立改;成立小水電安全應急工作組,堅持每天值班值守,提高小水電安全應急反應和處理能力;印發《關于全面開展水電站等水利設施風險隱患排查整治工作的通知》《全省小水電、水庫、水閘、堤防運行安全和在建水利工程等水利設施風險隱患排查制定專項實施方案》,開展全省小水電、水閘和堤防運行安全風險隱患排查專項活動,對容易造成人員傷亡或重大財產損失的電站建立市、縣重點監管名錄,按省、市分別不低于10%、20%比例進行重點抽查,努力實現“管控風險、整治隱患、防控事故”目標。
原標題:抓好小水電清理整改?復蘇河湖生態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