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電盛會,大咖云集。7月28日,由中國水力發電工程學會和中國電力建設集團有限公司共同舉辦的“2022年中國水電發展論壇暨水力發電科學技術獎頒獎典禮”在京舉行。
中國水力發電工程學會理事長張野,中國電力建設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丁焰章分別代表主辦方致辭。水利部總工程師仲志余、國家能源局總工程師向海平、應急管理部二級巡視員夏君麗講話。
2022年中國水電發展論壇
暨水力發電科學技術獎頒獎典禮現場
水電是重要的可再生能源,歷史悠久,貢獻巨大。截至今年6月底,我國可再生能源發電總裝機已突破11億千瓦,其中常規水電約3.6億千瓦、抽水蓄能約0.4億千瓦,風電、光伏發電分別約3.4億千瓦,生物質發電約0.4億千瓦,水電、風電、光伏發電、生物質發電裝機規模分別連續17年、12年、7年和4年穩居全球首位。
張野指出,如期實現碳達峰碳中和,能源是主戰場,電力是主力軍。結合我國能源資源稟賦,大力發展水電等可再生清潔能源將是推動能源綠色低碳轉型變革、應對氣候變化的必由之路。中國可再生能源正以扎扎實實的行動和實實在在的成效,大力踐行“雙碳”目標戰略,助推國家穩步實現減排國際承諾。
丁焰章表示,水電作為傳統的可再生清潔能源發電類型,在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中發揮著獨特重要作用。著眼未來,抽水蓄能已成為水電行業發展的新熱點,為水電事業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新思路、新機遇,也提出了新要求、新挑戰。
仲志余認為,水電是全球公認的清潔、優質、靈活的可再生能源,在中國能源發展和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在優化能源結構、減少碳排放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進入新發展階段,水電依然大有可為。
向海平指出,水電將長期作為承擔靈活調節功能的可靠電源,在實現“雙碳”目標、構建新型電力系統的實施路徑上發揮關鍵作用,為電力系統安全穩定運行和新能源電力消納貢獻不可替代的力量。水電的功能定位將由傳統的“電量供應為主”轉變為“電量供應與靈活調節并重”。
夏君麗表示,我國水電建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巨大成就,主要河流水能得到有序開發,一大批大、中型水電站陸續建成并網發電,我國水電總裝機容量、年發電量多年穩居世界首位。水電事業實現了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的有機統一,為國家經濟快速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中國工程院院士鈕新強, 中國工程院院士胡春宏,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電建首席專家張宗亮作演講報告。
會議發布了《2021年中國水電十件大事》宣傳片,頒發了2021 年度水力發電科學技術獎、第三屆水電英才獎、2021年度《水力發電學報》優秀論文獎等三個獎項,舉行了“中國水電會旗”交接儀式。當日下午,舉辦了抽水蓄能發展、風光水互補開發與“雙碳”兩個分論壇。
中國水電發展論壇是每年一度的水電盛會,原定于2022年4月26日在北京舉行,因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政策而臨時取消,直至本次重啟舉辦。
原國務院南水北調工程建設委員會辦公室主任張基堯,中國科學院院士張楚漢,中國工程院院士陳厚群、馬洪琪、胡春宏、鈕新強、王浩、王超、張建云、張宗亮、胡亞安,以及來自全國水利水電行業100余家單位400多名新老水利水電工作者代表通過線下或云端出席會議,超過百萬人次通過多個視頻直播平臺在線收看大會盛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