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2022(第四屆)中國水電青年科技論壇在昆明召開,本屆論壇由中國水力發電工程學會主辦、中國電建集團昆明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承辦。論壇主要由45歲以下的水電和新能源青年科技工作者參加、主持及進行學術報告和交流,展新時代青年才俊風采,擔新使命綻放青春力量,同時邀請行業知名院士專家學者與青年才俊進行沙龍對話,發揮前輩“傳幫帶”作用,共同打造青年科技工作者成長成才的高端學術平臺,大力培育水電和新能源未來科技領軍人才。論壇得到了中國科協的大力支持并連年入選《重要學術會議指南》,在科協指導下積極打造成為學會青年人才培育重要學術品牌。本次論壇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形式召開,來自全國水電和新能源行業40余家單位的150多名專家學者和青年科技工作者參會,線上觀看人數超過6000人次。
論壇開幕式上,中國水電學會常務副理事長兼秘書長鄭聲安,中國電建昆明院黨委書記、董事長馮峻林,云南省科協學會部部長夏天分別致辭。
(鄭聲安致辭)
鄭聲安秘書長提到,實現“2030年前碳達峰、2060年前碳中和”是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能源綠色低碳轉型是關鍵,大力發展水電等可再生能源是必然選擇。廣大水電青年科技工作者代表著中國水電的未來,承載著我國水電等清潔可再生能源事業興旺發達的希望,同時也面臨諸多機遇與挑戰。水電學會按照中國科協的統一部署,除本論壇外,正在全力申報實施“人才托舉工程”、籌辦水電與新能源科學家沙龍、開展水電英才獎評選等活動,多渠道為青年科技工作者搭建成長成才的平臺,促進水電青年英才的成長進步,凝聚引領青年科技工作者在我國實現“雙碳”目標的征程上作出應有貢獻。
(馮峻林致辭)
馮峻林董事長介紹了昆明院建院65年來的發展歷程,以及昆陽院青年員工在企業轉型發展、重大工程科技攻關、創新人才培養、創新團隊打造等方面取得的優異成績,對近年來青年員工艱苦奮斗,敢于拼搏,發揚昆陽院精神,為公司可持續發展做出的貢獻表示肯定,表示昆陽院愿與水電學會、各界同行攜手并進,服務“雙碳”目標和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
(夏天致辭)
夏天部長指出,中國水電經過多年的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驕人業績。目前云南省水電裝機規模已達7820萬千瓦,居全國第二位,為云南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這其中昆明院和云南省水電學會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云南省科協學會部會以本次論壇在昆明舉辦為契機,牢固樹立“抓創新就是抓高質量發展”的理念,不斷強化服務意識,共同打造好培養未來水電和新能源領域的科技領軍人物的平臺。
上午的“水電發展新機遇與新挑戰”主題沙龍,邀請了中國工程院院士陳厚群,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中國有色金屬工業昆明勘察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兼總工程師劉文連,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原副院長劉之平等資深專家,以及中國電建昆明院副總經理朱國金、華能瀾滄江水電股份有限公司科技管理部副主任遲福東、昆明理工大學教授張科等優秀青年代表進行對話和交流。
(陳厚群院士寄語勉勵青年科技工作者)
陳厚群院士結合自身60多年的水電工作經歷,把“愛國是動力,敬業是前提,學習是基礎,思考是關鍵,實踐是根本,團隊是依托”的切身感悟分享給青年科技工作者,提出“科研工作的根本目的就是要讓科研成果盡可能在工程實踐中多得到應用”,勉勵青年人“要把論文寫在祖國的大地上”。他強調,隨著我國“雙碳”目標的提出以及“十四五”規劃的逐步實施,水電及新能源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未來大有可為,廣大青年朋友要加強學習,在工作中錘煉品德,練就過硬的本領,砥礪奮進,攻堅克難,努力登攀世界水電和新能源技術新高峰。
(劉文連大師作交流)
劉文連大師提到,中國水電從過去的高速發展到現今的轉型發展,水電事業對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水電工作者通過克服一個又一個的工程難題,不僅取得了諸如國家科技進步獎等成就,也實現了水電行業安全高效發展。從大江大河的開發到抽水蓄能建設,水電行業未來大有可為。他指出,未來水電開發重心在西南地區,尤其要關注生態環境、工程安全等問題,青年人要勇于探索、敢于創新,培育扎實理論功底,高度關注工程實踐,把握核心科技源頭,讓中國水電贏得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
(劉之平專家作交流)
劉之平專家提到,水電行業的發展為“雙碳”目標的實現貢獻了巨大力量。我國在傳統水電機組的投入確實逐年降低,但是在抽水蓄能、水資源與水環境等方面投資高達萬億元以上,目前全國有98000多座水庫,其維護和運行需要大量的專業人才,水利水電前景可期。他指出,盡管我國水電發展領先世界,但掌握核心科技的水電英才依然不足,我們應該將高校育人和企業用人需求有機結合起來,發揮企業和高校的各自優勢,協同創新,提高我國水電等清潔可再生能源開發技術水平的同時,大力促進青年人才的成長。
朱國金、遲福東、張科3位青年才俊分別結合自身的工作與成長經歷作了精彩分享,就自身發展中面臨的一些問題與困惑向三位資深專家虛心請教。他們對水電等清潔可再生能源的發展前景充滿信心,并相約廣大業界青年朋友,攜手并進,守正創新,銳意進取,敢于超越,為加快實現國家“雙碳”目標貢獻力量。在聆聽院士專家真知灼見的同時,與會青年代表十分珍惜難得的“面對面”交流請教機會,踴躍提問、積極互動,現場氣氛熱烈,學術氛圍深厚。
下午的學術交流環節,共邀請9位青年專家作技術報告,并特約5位經驗豐富的行業專家進行點評與交流。中國電建昆明院朱國金的“高海拔山嶺區長距離引調水工程關鍵技術”報告,針對巖土力學及工程適應性問題、施工力學與風險控制問題和結構全生命周期安全問題等6項關鍵技術進行了詳細講解。華能瀾滄江水電公司遲福東的“瀾滄江智慧庫壩管理技術研究與實踐”報告,展現了庫壩智慧管理基本內涵、架構及專項技術前沿和應用場景。昆明理工大學張科的“復雜裂隙巖體3D打印精確重構及非接觸式災變預警基礎研究”報告,3D打印在巖石力學中的應用、熔融堆積成型+溶模技術等創新技術令人耳目一新。中國電建貴陽院顧行文的“強震區特高心墻堆石壩抗震性能動力模型試驗研究”報告,著重介紹了NHRI-400gt土工離心機振動臺和地震動力離心模型試驗外延分析方法及試驗結果分析和結論。中國水科院李金偉的“抽水蓄能電站機組相位共振風險系數研究”報告,介紹了以我國已建在建的幾十臺抽蓄機組為對象的相位共振風險系數研究成果及創新技術,提出了周長等效系數的概念。中國電建北京院胡小青的“無人機LiDAR在重大山洪災害調查中的關鍵技術及應用”報告,介紹了無人機技術和遙感技術在重大山洪和地質災害調查中的成功、快速、高效應用。黃河勘測設計院陳曉年的“厄瓜多爾辛克雷水電站TBM輸水隧洞安全高效建造關鍵技術與應用”報告,著重介紹了項目中的三大創新點和主要成果以及創造的巨大經濟效益,相關成果納入了我國行業規范。中國電建昆明院李天鵬的“復雜層狀建基巖體可利用性及開挖深度優化研究”報告,提出的結合壩基波速柱狀圖及巖級綜合確定最優建基面巖體的開挖方案,可減少基巖開挖量、節約直接工程投資、縮短工期,為其它建基巖體的利用標準及設計提供理論依據與實踐意義。北京中水科水電科技公司張衛君的“數字孿生技術在機電設備運維管理中的應用”報告,展示了仿真培訓與考核、三維可視化監視與智能巡檢、遠程支持與會商、虛擬電子圍欄和機電設備監控管控等應用場景。
論壇的召開為水電和新能源青年科技人才創新思想交流和才華展現提供了廣闊的舞臺,為促進行業高質量發展激蕩了院士專家和青年科技工作者智慧,廣受肯定與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