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唐東軍 吳興華)9月19日, 三峽集團2022年度圓口銅魚增殖放流活動在長江上游珍稀特有魚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核心區貴州省習水縣江段舉行,共14.15萬尾全長5厘米以上的圓口銅魚苗種放流赤水河。
▲ 三峽集團2022年度圓口銅魚增殖放流活動現場
這是三峽集團繼2020、2021年之后舉辦的第三次大規模圓口銅魚人工放流活動。此次活動由三峽集團主辦,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宜昌三江漁業有限公司承辦,貴州省習水縣人民政府協辦。按疫情防控工作要求,此次放流活動采取“點對點”的放流方式,嚴格控制了現場人數。
本次放流活動中,科研人員對其中的3萬尾圓口銅魚苗種作了微金屬線碼(CWT)和可見植入熒光(VIE)標記,建立了放流圓口銅魚分子標記及繁育親本遺傳基因庫,還制定了常態化監測方案等,相關工作目前正有序推進。
▲ 三峽集團2022年度圓口銅魚增殖放流活動現場
圓口銅魚,俗稱水密子、出水爛等,屬鯉形目、鯉科、鮈亞科、銅魚屬,是長江上游具有典型代表性的特有魚類,主要分布在湖北宜昌以上的長江上游川江段和金沙江中下游干流,以及雅礱江、岷江、沱江、赤水河、嘉陵江、烏江等支流,屬河道洄游性魚類,產漂流性卵,有很高的科學價值,2021年被列為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圓口銅魚作為一種以動物性食物為主的雜食性魚類,是江河食物鏈的重要一環,其種群的繁衍有助于維持長江生態系統平衡。
將赤水河選作此次圓口銅魚放流地點,不僅結合了圓口銅魚的生活史習性,也考慮到該江段處于長江上游珍稀特有魚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范圍內,能夠提高放流苗種的成活率、恢復其自然繁殖能力,對于重建圓口銅魚自然種群、提高特有魚類保護成效具有重要意義。
本文圖片由長江水產研究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