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謝澤 向珊)萬里長江,春夏往復,日夜不息,哺育著她的孩子們,在這片熱土上生生不息。作為誕生在長江、壯大于長江的三峽集團,自2018年參與共抓長江大保護工作以來,牢記總書記囑托,立足新發展階段,深刻理解在共抓長江大保護中發揮骨干主力作用的戰略定位,堅持“可持續、系統性、高質量”發展之路,實現了大保護工作在區域范圍、業務規模、機制模式、治理格局等方面的突破,為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認識更深刻:治污者向“水管家”的蛻變
四年前,三峽集團參與共抓長江大保護事業,首先確立了聚焦點——城鎮污水處理。
水污染治理是城市治理的重要環節,目前大部分城市原有的水污染治理體系已經無法滿足日益增長的生態需求——污水處理廠負荷越來越高,排放水質越來越差。
2018年,三峽集團通過與四個先行先試城市之一的蕪湖市合作,在大量摸排和調查基礎上找出問題癥結——“污染在水里,問題在岸上,關鍵是排口,核心是管網”,并按照“廠網一體”系統治理理念啟動了包括污水處理廠擴建增容提標改造、新建污水管網、存量管網排查整治等一系列具體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治理效果。
“廠網一體”的理念花開蕪湖,香飄千里。
▲六安第一自來水廠 攝影:胡九思
四年來,三峽集團對傳統城市治水的創新實踐正在長江經濟帶逐步展開。不滿足于“廠網一體”,在以安徽省六安市為代表的城市里,三峽集團關注的不僅是多少座污水廠、多少公里管網,而是全方位把握、處理每一滴水與這座城市產生的關于旱澇、供水、治污、安全、生態等方面的各種聯系。以管網為重點的“城市智慧水管家”模式,對城市供水、排水、管網、防洪排澇、河湖等涉水設施統一規劃、建設、運營、管理、調度,解決城市水生態環境根本問題,實現水環境的長期穩定達標和持續改善。
▲六安鳳凰橋水質凈化廠 攝影:胡九思
9月22日,第五次共抓長江大保護現場會在六安召開,與會領導與代表實地感受到城市智慧“水管家”給這座城市帶來的巨大變化。與四年前相比,三峽集團對城市治水的認識不斷深化,關注點、施力點從城鎮污水治理擴展到水與城市的關系,大保護工作逐步走上堅持高質量發展、可持續路徑、市場化經營、系統性治理的新階段。
▲六安蘇大堰濕地公園 攝影:胡九思
能力在增強:結產業聯盟,做骨干主力
在共抓長江大保護這一新時代的偉大實踐中,黨和國家賦予三峽集團發揮好骨干主力作用的重要使命。三峽集團牽頭組建長江環保集團,發起設立長江綠色發展投資基金,籌建長江生態環境國家級工程研究中心,設立長江生態環保專項資金,成立長江生態環保產業聯盟,搭建起五大業務協同平臺,舉全集團之力加快推進長江大保護工作。
三年前,三峽集團聯合規劃設計、投資運維、建設、金融、研究、咨詢等六大板塊的54家單位,共同成立了長江生態環保產業聯盟,其中既有中央企業、金融機構、高校和科研院所也有民營企業。
通過組建產業聯盟,三峽集團突出“共抓”二字,著力解決了自身剛進入水污染治理領域時的內外部資源能力不足問題。同時,產業聯盟是長江大保護相關企業、機構加強產業協同、形成合力的新平臺,有助于形成各方共商、共建、共享的新格局。
三年來,眾多產業鏈上下游優秀企業和機構主動向聯盟靠攏,大量的人才、資金、技術、項目等資源要素向聯盟聚集。目前聯盟成員單位已達116家,從規劃設計、建設施工、運營管理等環節開展項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形成項目共建、利益共享、責任共擔的有機整體,著力提升治理成效,切實為共抓長江大保護沿線城市解決水環境治理問題。
經過探索和努力,“國家發改委統籌領導、相關部委指導、地方政府主導、三峽集團牽頭實施、社會資本廣泛參與”的共抓格局已初步形成,助推長江大保護各項工作取得積極進展。
河湖展新顏:水清岸綠見證高質量發展
四年來,三峽集團參與共抓大保護工作從試點先行到全江鋪開,從勾勒藍圖到卓有成效,每一處的水清岸綠都見證著長江經濟帶的高質量發展。
▲廣陽島 廣陽島綠色發展公司供圖
在長江上游的重慶市廣陽島,通過開展生態設施建設和生態修復,“護山、理水、營林、疏田、清湖、豐草、消落帶修復”,助力“長江風景眼、重慶生態島”變現落地。如今,這里江水環抱、林木蔥蘢,吸引了野鴨、白鷺等眾多鳥類棲息,成為市民向往的度假地。
▲岳陽東風湖 攝影:朱玲
在洞庭湖畔的湖南岳陽,通過90萬立方米的東風湖清淤工作,配以生態種植,輔以調蓄池建設和周邊小區雨污管網建設,系統性措施提高了東風湖流域生態系統穩定性。如今,這里碧波蕩漾,草長鶯飛,鳥語花香,樹木成蔭,已然成為幸福美好新岳陽的“亮麗名片”。
▲湯遜湖紅旗湖湖灣風光 攝影:黃璐怡
在湖北武漢,推進湯遜湖子湖——紅旗湖生態凈化工程,通過構建湖泊生態濕地,削減入湖污染物,改善湯遜湖水質?,F在紅旗湖清澈見底、水草豐茂、魚蝦肥美,成為鳥類覓食棲息的理想之地。萬鳥齊飛的自然景象又在這里重現。
▲九江十里河雙溪公園 攝影:曹書豪
在鄱陽湖口明珠江西九江,通過源頭治理、生態修復,根除城區十里河的“黑臭”問題,讓12.5公里的十里河畔以其良好的生態環境成了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城區的雙溪景觀公園里,三峽集團踐行“地下治污,地上造綠”的生態理念,服務面積10.19平方公里,使其成為靚麗的“九江名片”。
▲蕪湖江東水生態公園 攝影:毛翔春
在安徽蕪湖,長江大橋下灘涂荒地被打造成人工濕地公園。公園里碧水紅杉,層林盡染,水鳥嬉戲,美不勝收?!八?食藻蟲+魚蝦+水鳥”形成食物鏈生態系統,輔以人工曝氣,達到了在園區內實現污水生態凈化的效果,與不遠處的朱家橋污水處理廠共同構建起綠色循環的生態體系。
▲南京六合區金牛湖街道八百橋社區洼洲村 攝影:張鑫
在長江下游的江蘇南京,六合區開展農村污水治理工作,建成2595個農村污水一體化處理站點,解決了6.3萬戶污水排放難題。如今,這里水清岸綠,碧波蕩漾,村容村貌煥然一新?!雍浅鞘械臍馍?,水清岸綠見證的是共抓長江大保護對城市“水問題”綜合“調理”的成效。如今,越來越多的沿江城市正受益于共抓大保護的工作成效,逐漸展現出高質量發展的好氣色來。